SIMPACK功能更新
时间:2020-02-10 发布者: 浏览次数:2551次
小半径曲线轨距加宽设置
机车车辆进入曲线时,仍然有保持其原有直线运行的惯性,但因受到曲线外轨的引导作用才沿曲线方向行驶。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,小半径曲线地段需要设置轨距加宽以提高列车的曲线通过能力。一般是保持曲线外轨不变,将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。曲线轨距加宽值的确定,以机车车辆转向架与曲线几何位置自由内接最为有利,但鉴于不同机车车辆的固定轴距长短不一,不可能全部满足自由内接的通过,为此,轨距加宽值的确定须满足以下原则:
① 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;
② 绝大多数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;
③ 轴距较长的其它机车车辆通过时不得出现楔形内接,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。
因此,在确定曲线轨距加宽值时以通过的主型车为计算依据,对于机车及少量特殊型式的车辆,只在必要时才检算其所需轨距。
图 1 转向架自由内接
我国绝大部分车辆转向架为两轴,当两轴转向架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时,前轴外轮轮缘与外轨的作用边接触,后轴占据曲线垂直半径的位置,如图 1所示,则自由内接形式所需的最小轨距为:
式中:Sf为自由内接所需轨距;Tmax为最大轮对宽;f0为外矢距,其值为= f0=L^2/2R;L 为转向架固定轴距;R 为曲线半径。以S0 表示直线轨距。则曲线轨距加宽值 e 应为 :
现行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》规定的轨距加宽标准规定的轨距加宽标准见表1。
表 1 现行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》规定的轨距加宽标准
SIMPACK功能更新说明
SIMPACK自v2019x版开始,在Track单元中引入轨距加宽设置,可以在原有曲线、超高、竖曲线定义的基础上增加轨距加宽设置。软件界面如下:
图 2 Track界面
其中,wideing卡片中Par2、Par3代表轨距加宽量,“+”代表变窄,“-”代表变宽。
设置后效果如下,上面为轨距加宽后动画,下面为轨距未加宽动画。
综上所述,在分析车辆小半径曲线通过工况时,可以结合该功能,准确模拟轨距加宽因素对整车安全性和轮轨磨耗的影响。
上一页: CosiMate推出新版本